不想寫作文?想寫卻寫不出?寫了又寫不好?似乎成為不少孩子寫作過程中的“三座大山”。許多家長或許都會有這樣的疑惑:我的孩子看了很多書、也很會說話,但為什么一到寫作文提筆時還是愁眉不展?
3月11日,“金蘋果論壇”跨年作文薈第三場精彩來襲,“大象老師”項恩煒和“成為學習者”團隊就為家長詳解了如何幫助孩子搬開寫作中的“三座大山”。
在他們看來,提高孩子寫作水平的秘訣其實就蘊含這兩個字當中,那就是:
陪伴!
不少家長可能會問了,我天天陪伴著我的孩子,怎么還是沒見他寫作水平有提高?其實,很多家庭的陪伴時間往往在無意識中“溜走”,父母怎樣做到有效陪伴?“大象老師”分享了這樣幾個故事,并給出了一些實用操作建議,家長們不妨對照自己孩子的情況實踐一下!
“大象老師”項恩煒做客金蘋果論壇,開講提高作文水平的“父母陪伴術”
“大象老師”項恩煒(右二)和“成為學習者”團隊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王宏(右一)、團隊成員張平(右三)共同就為家長詳解了如何幫助孩子搬開寫作中的“三座大山”
論壇結束后,家長們咨詢熱情不減,繼續(xù)和“大象老師”探討孩子寫作中的問題。
當孩子說不想寫作文時,其實背后可能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原因,家長就需要在日常的陪伴中細心觀察,并給予正確的引導。
問題藏在細枝末節(jié)中
“大象老師”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,曾經(jīng)有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前來咨詢,女兒每次一寫作文就很抗拒。“大象老師”留心觀察了一下,這個女孩寫字握筆姿勢有問題,再看一下女孩的手,甚至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骨骼變形的情況。原來,這個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寫字起就沒有形成正確的握筆姿勢,久而久之,別扭的姿勢讓寫字成了一個耗費精力的痛苦過程,而對于寫作這項需要寫大段文字的練習,自然心生抵觸。這一極端的例子說明,一些看起來是細枝末節(jié)的習慣也可能會給寫作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。
巧妙化解孩子抵觸情緒
還有這樣一個真實案例,有個孩子面對寫作,抗拒到在紙上亂畫一氣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作為家長,你該怎么辦?是看到這張紙火冒三丈,把孩子罵一通?還是有更好的處理辦法?
“大象老師”建議,當孩子以一些看似過激的方式宣泄出抵觸情緒時,父母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。不妨先給孩子一個擁抱,等他平靜下來,再為他分析,這種負面情緒背后其實蘊含著積極的意義:一個人只有對在乎的事情,才會流露出情緒。你生氣著急,那是因為你想寫好這篇作文。由此巧妙化解孩子的抵觸情緒。
這是針對2年級學生的“大象作文”練習本。據(jù)“大象老師”介紹,練習本格子大,采用橫排版,方便孩子寫字,且很快就能寫滿一頁,讓孩子獲得成就感。此外,練習本設計了圖畫區(qū),鼓勵孩子畫圖表達啟動思維,增加興趣。在本子的右下角,還設置有及時反饋,關鍵處有卡通象的獎勵。家長不妨也為孩子設計這樣一份特制作文紙。
“大象老師”想告訴家長的是,寫好作文很重要的一點在于,要讓孩子明白,他有權寫出世界上最爛的作文。這點看似和提高作文水平相悖,其實是讓孩子放松心態(tài),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尤其是對于初入寫作大門的孩子而言,能寫起來比寫得好更重要。家長首先自己要調整心態(tài),大可不必一上來就糾結于孩子作文的遣詞造句等細節(jié)問題。
活動現(xiàn)場就有不少家長向“大象老師”提出這樣的困惑:孩子思維活躍,喜歡看書,平時也挺能說會道的,但一旦要下筆成文,就似乎沒辦法把腦子里的東西很好地呈現(xiàn)出來。
“大象老師”分析,孩子從口頭表達到落筆寫作,其間的過程就好比經(jīng)過一個“篩子”,不少信息在轉化到紙面的過程中就被過濾掉了,而這些被過濾掉的內(nèi)容可能是無效信息,但也可能是孩子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妙語金句。
打開孩子的多感官通道
“大象老師”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,有家長曾帶著孩子來咨詢,自己的孩子每次寫作總是寫不夠字數(shù),雖然有真實的經(jīng)歷體驗,但是只言片語就能寫完。
“大象老師”讓孩子做了這樣一個練習,請他在工作室內(nèi)任選一本書,然后寫下這個過程。
這是孩子第一次寫下的文字:
還能寫出什么嗎?孩子想想,似乎沒了。
“大象老師”讓孩子戴上一個眼罩,請他摸一摸、聞一聞這本書。隨后,“大象老師”換了一本差不多厚度的書給他,孩子立刻敏感地察覺,這不是剛才那本書!
為什么?孩子告訴“大象老師”,剛才的那本書封面有凹凸感,書本里有折頁……基于這次的觀察,孩子又在文中補充了一段文字:
第二部分的文字是不是生動形象了很多?“大象老師”分析,那是因為孩子調動了觸覺、聽覺、嗅覺等多感官。寫作其實就是一個打開孩子多感官通道的過程,這些通道一旦打開,孩子的妙語金句自然會噴發(fā)出來。
那么,作為家長,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打開通道?
在“大象老師”看來,很多孩子說得好但寫不好的原因在于,他在表達的時候往往是無意識脫口而出的。作為家長,就要幫助孩子覺察到剛剛自己說了什么。比如,對于孩子的一些好的想法和表達,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再重復一遍,或者請他寫下來,讓他作為小老師,自己理順這段文字,讓孩子形成捕捉腦海中有價值的想法并落筆成文的意識。慢慢地,就積累起屬于孩子自己的一個詞匯素材庫。
其實,家長只要做個有心人,生活中無時不刻都能喚醒孩子的感官。比如,家長和孩子一起活動時,不妨多問一句,“你看到了什么?”“你聽到了什么?”讓孩子說出他的觀察和思考。
“大象老師”想告訴家長的是:
1、寫作的秘密,從覺察開始。
2、寫作是打通與自己、世界的連接,成為完整的人的過程。
文采不好?
培養(yǎng)孩子有意識地閱讀、體驗
不少家長總有這樣的疑惑,自己的孩子看了不少書,但寫出來的文字總是干巴巴的,文采不夠。
“大象老師”分析,多閱讀和寫好作文之間,并非直接的轉化過程,其間還需要孩子進行有意識地閱讀、體驗。何為有意識地閱讀、體驗?
“大象老師”分享了一個經(jīng)典的咨詢案例,有孩子每天回家雷打不動讀40分鐘報紙,但作文水平始終不見提高,問題出在哪里?
“大象老師”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,請孩子在書上挑選一段覺得不錯的文字,請他把這段文字看一遍,想象自己就是作者,在說這些話,并在腦海中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畫面。
然后,讓孩子拿出本子,以作者的心態(tài)寫下這段話,再對照原文,逐字推敲自己剛才寫的文字。經(jīng)過這樣的一個過程,孩子會發(fā)現(xiàn),作者很擅長用豐富的動詞和形容詞,確實很形象;作者寫的時候有好幾處轉折,但自己寫的時候就是平鋪直敘了。
在此基礎上再嘗試著寫一遍,孩子的表達就會比第一遍好很多。
其實,這樣的練習在家中也可以進行,每天無需太多時間,但效果要比只是泛泛閱讀好得多,因為這個過程培養(yǎng)的是孩子有意識閱讀、體驗的習慣。
結構混亂?
數(shù)清腦海中的畫面
看到一個作文題,應該怎樣構思?“成為學習者”團隊教師張平就以“成長”為例解析了作文的構思步驟。
先確定整篇文章要傳遞什么
不少學生看到作文題的第一反應是腦海中蹦出很多事例,但又不清楚如何把這些事例有機整合。其實,學生首先需要確定的是想要通過整篇文章向讀者傳遞什么信息。比如,想通過“成長”這篇文章表達自己在生活中學會自立。
在此框架下尋找素材
在這個基礎上,孩子進一步思考,有哪些具體的特定場景下的自己可以呈現(xiàn)出自己“成長”的過程。有孩子回憶,從某一天開始,自己起床不再需要媽媽叫,而是自己調好鬧鐘準點起了,這就是一個“成長”的案例。
數(shù)清事件中的畫面
進一步梳理這個具體案例,讓孩子嘗試著數(shù)出腦海中的幾個畫面。比如,當時聽到鬧鐘后有沒有立即起床?當時心理活動是什么?終于克服惰性起床后想到的是什么?……讓孩子先寫下這些畫面的關鍵詞并按重要程度排個序號。
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孩子面對作文題一下子沒有思緒,家長不妨和孩子先聊聊,引導他說出想表達的意思,以及想呈現(xiàn)的關鍵事件、關鍵情節(jié)等,對于一些關鍵的點,不妨用“數(shù)畫面”等形式做個筆記,幫助孩子理清思路。
立意不高?
探討思辨性話題提升思維品質
“大象老師”舉了一個自己課堂上的案例,在帶領學生進行主題詞閱讀的過程中,在探討到“母愛”這個話題時,一開始,學生眼中的“母愛”無非是媽媽為我做飯洗衣,背著我去醫(yī)院……甚至為寫作文還絞盡腦汁編造素材?!按笙罄蠋煛边M一步啟發(fā)學生,日常生活中,你難免和媽媽頂嘴賭氣,事后心里掠過一絲內(nèi)疚,這份內(nèi)疚是不是“愛”呢?
其實,生活中有不少類似的思辨性話題,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聊聊,引導他從不同角度闡述想法,提升思維品質。長此以往,作文的立意自然會提升。
編輯:第一教育 欣馳
Copyright 2000-2024 Shanghai Gold Apple School | 聯(lián)系我們
上海市民辦金蘋果學校版權所有 zb@jinpingguo.com 滬ICP備15014037號
上海金蘋果學校地址:上海市浦東新區(qū)巨峰路1555號 郵編:201208 訪問人數(shù):9125498